解码创新药投资的核心逻辑,富国基金“一起投”4月专场策略会圆满落幕
2025年以来,在政策支持和估值修复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助推下,创新药板块持续回暖。展望未来,创新药板块的核心逻辑是什么?港股和A股创新药分别蕴藏着哪些投资机遇?4月17日,富国基金以“创新药,投资的春天是否已来”为主题举办了“一起投”4月专场策略会,集结券商首席分析师以及富国基金投研人员,共话医药板块潜在的机会。
据了解,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段超、东吴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朱国广、富国精准医疗基金经理赵伟、富国医药创新基金经理王超、富国基金投顾资产配置总监马兰受邀出席本次策略会。
策略会上半场由三个主题演讲组成,段超、赵伟、朱国广分别从宏观经济、医药投资、创新药三大视角带来了对于当前市场以及医药板块投资价值的分析。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由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刘宇童主持,和四位嘉宾共同探讨当前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此次策略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近30家平台同步直播,备受市场关注。
展望宏观经济,共话创新药投资机遇
谈及关税扰动对于市场的影响,段超指出,关税虽带来经济挑战,但我国政策对冲空间仍足,政府杠杆率存在扩张空间,存款准备金也有下调空间,政策应对“先攘外后安内”。同时今年或为我国宏观叙事的变化之年,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产业正在发生突破、地产尾部风险基本解除、美国地缘压力基础动摇,由此有望带来自主可控、内需消费、军工的配置机会,长期对资本市场保持积极的态度。
深耕医药板块投资,赵伟分享了其看好创新药的两大逻辑。首先头部Biotech企业逐步实现盈利,印证了创新药的商业化赚钱能力,叠加政策支持,当前我国有足够大的市场让创新药自给自足,板块具备较好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伴随大量FIC和BIC出海,中国新药(药企)正加速融入全球市场,未来全球30%-50%的市场或将是中国创新药,市场前景可期。
展望港股和A股创新药潜在的机遇,朱国广表示,近年创新药社会地位持续提升,支付端已出现积极变化。同时伴随海外授权再创新高,国产创新药逐渐得到海外大药企认可,海外授权有望常态化。在国内商业化及BD出海产品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下,多家药企今年有望扭亏,创新药产业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投资中重点关注创新药公司是否具备自我造血的能力。
把握市场脉搏,解码医药投资逻辑
策略会下半场圆桌讨论环节,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刘宇童携手券商首席和富国基金投研人员,共同探讨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
针对国产创新药授权合作(License-out)交易激增的现象,朱国广表示,License-out是目前中国药企出海探索中最为主流的选择,也是近两年医药板块比较重要的驱动因素,背后实则是2015年以来政策积累的成果。经过十年发展,创新药行业已步入收获期,License-out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展望医药板块后市的投资机遇,赵伟表示,相对更关注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管线的差异化和全球化是当前创新药投资的重要标准,优先聚焦适应症前三家的企业。具体到投资,赵伟认为,在国内部分医药赛道出现扎堆时,会适当降仓位,医药创新中,重点关注药品市场空间和竞争格局。
兼具医药实业背景,曾从事医药研发工作,王超认为,当前国内创新药产业的“DeepSeek时刻”或已出现,兼具α和β属性的创新药板块中长期超额投资机会值得关注。除了创新药,创新器械、消费医疗以及品牌中药等细分领域潜在的机会也值得关注。投资策略上,以精选个股为核心,主力品种成长的确定性和空间要经的起推敲,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价值和红利类标的配置。
谈及医药板块在权益组合中的配置价值,马兰指出,消费、医药、科技三类资产都可以成为组合的“稳定器”、“压舱石”、“加速器”。回归医药本身,在当前关税博弈、老龄化加速、经济弱复苏的复杂宏观环境下,医药行业因其需求刚性、政策支持、长期成长性高,以及低估值的特性,有望在权益组合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