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最新发布:注资国有大行,定了!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将于下周正式落地!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出,财政部拟于4月24日发行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一期)(5年期),品种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1650亿元。本期国债招标结束至2025年4月25日进行分销,4月29日起上市交易。
早在半个月之前,财政部就已发布消息称,将在今年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四家国有大行也均发布公告,宣布了各自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计划。根据公告,各家银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为:建设银行不超过1050亿元,中国银行不超过1650亿元,交通银行不超过1200亿元,邮储银行为1300亿元。
更早之前,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去年9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预告”,要巩固提升大型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发展的能力,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国家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实施。
这是国有大行在15年后迎来的新一轮的国家注资。根据市场分析人士梳理,自新中国银行体系建立以来,国有大行此前共经历了三轮大规模注资。第一轮是1998年财政部定向发行2700亿元30年期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行注资,并成立四大AMC剥离不良资产。第二轮是2003年国务院启动“外汇注资+股改上市”的顶层设计,由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的形式陆续向四家大行注资790亿美元。第三轮是2010年国有银行运用定向增发、配股等证券化手段补充银行资本,汇金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方式筹集资金,财政部使用预算资金参与配股。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宏观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历史几轮国有大行增资行为,本轮增资的目的和背景不同,主要目的是为应对未来或有挑战。当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高于要求,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拨备充足,资产质量稳定,主要的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与以往的迫切需要补充资本以维持经营、满足监管的背景不同,此次财政部注资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可在增长模式转变大的背景下,应对更多不确定性。虽然当前银行经营发展稳健,但近年随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以及分红诉求提升,未来银行依靠自身利润留存方式来增加资本难度逐步加大,也需要提前统筹内部和外部等多种渠道来充实资本。
“与过去几轮国家向银行注资不同,此轮国有大行大规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需放在时代转型大背景中理解其深刻意义。”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从工业时代向科技时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和金融行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迁,此轮银行业资本补充是银行业乃至金融业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资本补充后如何有效使用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银行募集资本不再全部用于贷款投放,而要借助多种手段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业将承担更大责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分享新时代红利。
另外,专家还提到,财政部注资国有大行会降低银行对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需求。银行补充资本途径更趋多元化,特别国债注资直接充实核心一级资本后,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其他资本工具补充资本的紧迫性下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