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资讯 / 珍酒李渡失速:净利润断崖式下滑,核心品牌销量四连跌

珍酒李渡失速:净利润断崖式下滑,核心品牌销量四连跌

3838资料
3838资料管理员

  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日前披露了2024年财报,这也是其在港交所上市后交出的第二份年报,然而这一次的答卷不甚理想。在营收微增0.5%至70.67亿元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却遭遇43.1%的断崖式下滑,仅为13.24亿元,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珍酒李渡失速:净利润断崖式下滑,核心品牌销量四连跌

  第一增长引擎销量连续4年下滑

  具体来看,2024年珍酒李渡营收出现明显失速,同比微增0.5%,营收增速创下近4年新低。而此前三年珍酒李渡一直处于高歌猛进的阶段,2021年-2023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112.7%、14.8%、20.0%。

  影响营收增速急速下滑的一大原因是核心产品表现不佳。珍酒李渡旗下共有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四大品牌,其中珍酒营收贡献占比超6成,是第一增长引擎。

  财报显示,作为公司核心收入来源的珍酒品牌2024年营收44.79亿元,同比下降2.3%,占总营收比重由也65.2%下滑至63.4%。事实上,珍酒的销量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下滑。2021年至2024年,珍酒的销量分别为14761吨、12856吨、12630吨、12284吨。

  湘窖和开口笑同样表现不佳,营收分别下滑3.7%和12.3%。唯一亮点来自第二大增长引擎李渡,营收同比增长18.3%至13.13亿元。

  2024年,珍酒李渡毛利同比微增1.5%至41.43亿元,毛利率为58.6%,几乎与去年持平,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3.1%,这一剧烈波动还是引起了市场的普遍关注。

  对此珍酒李渡给出的解释是,主要受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股权激励费用等非经营性因素影响。

  据了解,2023年第四季度,珍酒李渡公布了一份股权激励计划,以1港元/股价格向718名核心员工授予1.17亿股,按授出日股价计算,该部分股权总价值达12.20亿港元。

  对于这一业绩表现,董事长吴向东似乎早有准备。“白酒行业很奇怪,赚几年钱,就会下行几年,我都经历了五六次了,习以为常。”他在二月底举行的贵州珍酒50周年庆典暨经销商大会上曾这样说。

珍酒李渡失速:净利润断崖式下滑,核心品牌销量四连跌

  高端化承压,库存高企

  高端化一直是珍酒李渡想要转型的方向。从优化高档酒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到为发展珍酒的主力单品“珍三十”而单独成立了珍三十事业部,珍酒李渡在高端化上不可谓不努力,吴向东此前还曾透露,珍酒将推出一款对标飞天茅台的年份酒,预计6月前上市。

  但从业绩表现来看,其高端化战略似乎受到了不小的阻力。2024年珍酒李渡高端产品营收17.09亿元,同比下滑10.82%;次高端产品营收29.95亿元,同比增长8.77%;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23.63亿元,同比微增0.87%。

  去年高端产品、次高端、中端及以下产品的营收占比分别约24%、42%、33%。次高端和中低端依然是营收主力。

  具体产品来看,李渡品牌营收虽实现了18.3%增长,但其千元价位带的核心产品仍难以突破茅台、五粮液等品牌壁垒。

  同时,珍酒李渡的库存风险不容忽视。2024年,公司存货达到75.03亿元,同比增长17.54%,与2020年的17.37亿元相比,激增332%。

  库存高企可能导致渠道利润压缩,进而影响厂商合作稳定性。虽然2024年珍酒李渡经销商数量增至7635家,但单店年均销售额降至92万元,终端动销效率持续承压。

  东吴证券给出的风险提示就提到,次高端价格及费用竞争加剧,渠道库存消化不及预期等。

  在全行业增速放缓、马太效应凸显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加速库存周转无疑是珍酒李渡面临的一大挑战。但持续优化产品矩阵,同时灵活调整渠道策略也正是破局之路。

  在3月业绩说明会上,吴向东表示,白酒行业已经触底,但是拐点难以精准预测,在存量竞争趋势下,品牌化、品质化,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