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菜市场开始时尚化
杨朝清
大型商超、外卖配送和社区团购的普及,曾让年轻人与菜市场“渐行渐远”。近年来,“年轻人逛菜市场”却一度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某地最好逛的菜市场”相关攻略成了流量密码……媒体调查发现,在不少城市里,许多传统菜市场持续更新“打开方式”,让年轻人爱上这方充满烟火味的空间。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他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又脏又挤、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吵闹喧嚣……只要一提到菜市场,不少人都会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菜市场里面的柴米油盐和烟火气,似乎和年轻人存在“代沟”。不论是烤肉店、面包店等年轻业态接连入驻,还是推出“代炒菜”服务,抑或是菜市场里面建起了艺术展览馆、引入了脱口秀表演,置身变革时代,许多传统菜市场用柔软的身段,张开怀抱拥抱年轻人,越来越“年轻态”。
传统菜市场与年轻人之间的“代沟”并非不可弥合,呼唤传统菜市场“始终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年轻人也有自己的消费文化和消费喜好,传统菜市场只有主动“接轨”才能避免与年轻人“脱轨”;菜市场不仅可以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常,同样可以有“诗和远方”的时尚表达。
菜市场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对它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美好的期待;这一切,显然需要菜市场实现转型升级。曾几何时,菜市场是一个满足“买菜刚需”的地方;现如今,菜市场成为“体验经济”的载体。部分菜市场既保留市井烟火气又融入现代元素,既是周边居民的“每日食堂”,也成了游客读懂一座城市的窗口之一。
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森林”,让不少“久在樊笼里”的年轻人渴望“复得返自然”; 逛菜市场成为年轻人亲近自然的“寻根”之旅,菜市场五花八门的时令菜品,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和田园生活的诗意,直抵都市人的心灵。菜市场独特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能给人带来情感慰藉,让年轻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菜市场作为一个有别于家庭和工作场域的“第三空间”,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在情理之中。
哲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食物的背后,往往隐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情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让菜市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提升消费者在菜市场的舒适度、便利度和满意度,“菜市场年轻态”需要多管齐下。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