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购热潮持续升温 年内66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2025年以来,A股市场回购持续升温。
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3月29日《证券日报》记者发稿,年内共有666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数量超32.51亿股,回购规模约293.67亿元。从回购金额来看,有63家A股公司回购金额超1亿元。其中,贵州茅台、海康威视、中国建筑的回购金额居前,分别约12亿元、9.42亿元、8.87亿元。
此外,从预案来看,年内还有190家A股公司披露回购预案,处于董事会预案或者股东大会通过的阶段。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的回购热潮是政策引导、企业信心以及市场估值修复共同作用的结果。此举短期内提振了市场情绪,而从长远来看,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和增强股东回报,有助于重塑市场生态。
回购热情持续高涨
政策的有力支持,无疑是推动回购热潮的重要动力。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正式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与‘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等政策,旨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长期资金参与,为上市公司回购提供流动性支持和制度保障,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上市公司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如3月28日晚间,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A股股份,回购金额不超过100亿元,不低于50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或员工持股计划。
对于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田利辉提出,产业资本以“真金白银”释放信心,并结合政策性再贷款工具开展回购,明确向市场传递了估值底部的信号。龙头示范效应带动指数企稳,抵消外部波动;同时,专项贷款的注入为市场提供了长期资金支持,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
回购目的多样化
据记者梳理,A股上市公司的回购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上述回购预案中,以股权激励注销为主的回购达120起,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回购共51起。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的回购行为主要呈现三大特征:其一,多数公司通过回购股份维护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在市场波动时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其二,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这不仅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实现股东、公司和员工的利益共享。其三,通过回购减少股本,提升每股收益,优化资本结构,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婉莹表示:“A股市场出现多家公司大手笔回购,释放了上市公司对自身长期价值的信心和对股价低估的修复意愿。具体而言,回购股票一方面可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绑定核心团队利益,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市值管理相关回购表明了公司主动维护股价稳定的意愿,为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缓解市场波动。”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A股市场的回购活动有望持续活跃。
发表评论